我偶爾會遇到一些堅持己見的個案。
他們總覺得自己「沒辦法」,但卡住的往往不是方法,而是態度。就像開車遇塞車,焦躁只會更煩;接受現況、安住當下,路程反而輕鬆。
從抗拒到開放的成長
上週末,我去看一位身心靈中醫師。
醫師說我心輪有個先天阻塞,會影響體質和性格,例如:夏天易中暑、冬天手腳冰冷、做事容易太用力。以前的我,聽到這種話肯定反駁:「我哪有問題?」但這次,我選擇開放地回應:「這說法值得觀察。」
我突然明白:面對問題的態度,會改變後面的一切。
我想起一位客戶。
她兩年前傳來脈輪檢測報告,請我分析。我提醒她別太依賴機器,要從日常感受中認識自己。她聽不進去,之後沒再聯絡。
兩年後,她主動寫信來:「現在才懂你當時說的是對的,那時我靈性還在沉睡……」
這就是成長,從放下防衛開始。
封閉 vs 開放
封閉態度:「這不可能」「我不接受」→ 答案被擋在門外
開放態度:「這值得我觀察」→ 答案會慢慢浮現
防衛 vs 探索
以前,我聽到建議就覺得被批評
現在,我會停下來問:為什麼我有這樣的反應?
態度的轉變,不是瞬間完成的,但每一次細微的轉變,都會打開一個新方向。
▌1.暫停自動反應
遇到批評,先深呼吸,默數5秒再回應。抽離慣性反射,你才能做出不同選擇。
▌2.區分事實與感受
例:醫生說我心輪有阻塞
—舊反應:他在批評我
—新態度:也許這是一個了解自己的機會
▌3.覺察練習
每天兩個自我提問:
— 今天我對什麼事反應過度?
— 其中有什麼我沒看見的?
那次看診後,我在冥想中連結那個心輪阻塞,用心幕療法做了深層療癒。如果我還停在「我沒問題」的舊框架,根本無法展開。
真正的問題,不是沒有答案,而是自己要準備好聽見它。越想證明自己沒錯,就越難前進。越能放下防衛,轉化才會真正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