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星期,攝影師和我一起去海邊,拍攝了一些新的情境相片。回來之後,我經常想起和拍照、攝影、網路社交相關的話題。在這「圖片社交文化」盛行的時代,除非我們對自己在社交軟體上展現的容貌外表和生活,都不再感到焦慮,我們才有辦法在現實人生和網路虛擬世界裡,好好放鬆下來做自己。
我曾經在微信公眾號看過的一段話:在上海,每天有一百萬個小姑娘在「野餐」。野餐的關鍵,不是「野」也不是「餐」,而是躺在野餐墊子上,用英文報紙遮住臉,拍美麗的相片發在社交媒體。這些姑娘們相片裡的報紙,都長一個樣子,因為這份報紙是淘寶「英文報紙」的第一筆搜尋結果……
上周五,我和朋友晚餐,讚許對方如此的健康和精進,炎炎正午竟能擠出碎片時間去騎車和運動,對方笑稱他根本沒做這些事,臉書相片只是隨手一拍,丟出來營造正面形象罷了。這直白的對話,讓我直接笑了出來!允許這些現象存在,就能還給自己一份輕鬆。然而不要忘記,每個人的生活如何,其實都只和自己有關。
說到拍照,就不得不提到美顏!包括我自己,也經常在上傳相片之前修飾相片。也有人認為,使用美顏濾鏡並「不真實」,但對我來說,美顏就跟穿衣服和化妝一樣,完全沒問題!有問題的是,我們忽略了自己在真實世界裡的問題,和自己失去連結,不去面對真實人生裡的自己。
我在《儀式的力量》這本書裡,看過一個日常儀式:
在每天的放鬆時刻,幫自己拍一張相片⸺記得在鏡頭裡看著自己的眼睛,對自己微笑,想想自己已經走了多遠,感覺心中的愛,好好感謝自己再按下快門!在一個迷戀自拍的文化中,這會成為一個好的儀式⸺一個原本被視為虛浮的動作,將會轉換成一個支持性的行動,幫助我們學會和自己連結。
此外,我這幾年看過不少諸如此類的文章:喜歡自拍的人,心理狀態如何?頻繁更新朋友圈的人,都在想什麼?從頭像就立刻看出一個人的內心陰影……
這些話題,當作茶餘飯後的交流確實不失樂趣,但千萬不要把它當成一種準則。一些朋友看了這些文章之後,拍照和發文變得小心翼翼、處處斟酌。在我看來,還不如把這些侷限性的觀點和結論統統放下,好好生活,自由而喜悅地分享自己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