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踐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核心
《非暴力溝通》是馬歇爾・盧森堡博士創立的溝通方法,同名書籍《非暴力溝通:愛的語言》在全球熱銷,也被聯合國評為解決衝突的最佳實踐之一。這本書不只是教你怎麼說話,更深層地探討:怎麼讓人與人之間少一點對立、多一點善意。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有四個步驟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請求。
▌1.觀察:只說事實,不下評論
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說:「觀察而不評論,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。」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,就是先學會只陳述事實,不加評論或解讀。
舉例來說:「你真大方」這句話是評論,但「我看到你把錢給了需要幫助的人」就是單純的事實。避免貼標籤、以偏概全,是建立良好關係的第一步。
▌2.表達感受、說出需要、提出請求
在清楚觀察後,接下來就是說出自己的感受,表達真正的需要,最後提出明確的請求。
例如,下班回到家,伴侶對你抱怨沒做家事,與其反射性地回「我也很累」,不如說:「我聽見你有點不高興,我最近身體不太舒服,今晚你能不能幫我洗衣服、倒垃圾?」這樣說,既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,也能有效解決眼前的問題。
▌3.對表達動機的自我覺察
書中提到,我們大腦裡有兩套系統:一個是「痛快系統」,讓我們想要反擊、吵架;另一個是「渴望系統」,提醒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,其實是理解與連結。
當你能覺察到自己說話背後的動機,就比較不會陷入爭吵的迴圈,也更容易回到有建設性的溝通。
▌4.從不評論自己開始
實踐非暴力溝通,最難的部分是做到不帶評論地觀察。評論是頭腦的慣性,我們總會不自覺地給出意見。要改變這一點,得從「不評論自己」開始。對自己保有善意,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只觀察、不評論。
內心的和平,是所有和平的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