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暴力溝通是由馬歇爾 • 盧森堡博士發展出來的,同名書籍《非暴力溝通:愛的語言》也成為近年來極受歡迎的心靈和溝通類別的書籍。這本書被聯合國譽為解決衝突的最佳實踐之一,在全球各地不但熱銷而且長銷。
許多人誤以為這本書是在教人怎樣說話,但其實它不是一本在講溝通方法的書,它講的其實是一個更深刻的話題,那就是怎麼消除人心中的戾氣,讓人與人之間充滿善意。簡要來說,喚醒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,分別是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請求。
觀察是陳述事實,不是表達評論和意見
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說:「觀察而不評論,是人類智慧最高的形式。」由此可知,光是第一個步驟,已是難得的自我修鍊。任意評價別人是各種不合諧的開始,當我們學會、懂得陳述現象,而不是把個人看見的現象,跟自身的想法和意見參雜在一起,就可以避免在看待一個人的時候,產生以偏概全、或直接為對方貼上負面標籤的結果。
那麼,什麼是觀察,什麼是表達評論和意見?看幾個例子就能快速了解:你真大方,這是評論;我看見你把錢給了需要幫助的人,這是事實。你很懶惰,是評論;你每個月只花十分鐘整理房間,是事實。我不理解你怎麼會推薦這種爛課程,是評論;你推薦的課程對我來說不怎麼實用,是事實陳述。
表達感受、需要和請求
觀察而不評論,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⸺接下來的三個步驟,則是基於觀察到的事實,來表達心中的感受,再根據真實的感受來描述需要,最後向對方提出請求。舉個例子:你工作累得半死,下班回家一開門就聽見老公抱怨:洗衣桶都滿了、衣服都沒洗,垃圾也沒有整理,整個家裡亂成一團……
當下,你的第一反應很想說:我又不是閒著在家沒事幹,我工作也很累!你覺得亂,你不會自己打掃?但是按照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思考,你可能會說:你說的我都聽見了,我感覺你好像覺得我沒有整理家務,但是我這兩天不太舒服,你今天晚上能不能洗衣服、倒垃圾?
如此一來,兩個人都能立刻冷靜下來,不會動怒,更不會在第一個初始情緒生起之後,接著產生更多衍生性情緒,愈吵愈亂。
對表達動機的自我覺察
作者提到,人的大腦裡有兩套系統:一套是「痛快系統」,另一套是「渴望系統」。人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,會感到特別痛快,但痛快是一時的,它並不是我們內心的渴望。跟人吵架是一種衝動,認為大罵對方一頓會很痛快,但罵完之後的感覺其實並不好,因為和人吵架並不是我們的渴望。
痛快系統會驅使我們把對方罵回去,但渴望系統會告訴我們,我們心中想要的是和諧美好的關係。只是人常常被痛快系統控制住,容易忽略渴望系統的聲音,才會做出一時衝動而後悔莫及的事。若能對自己的表達方式,以及表達背後的動機保持自我覺察,對於非暴力溝通的實踐就會容易得多。
經過觀察,我發現在實踐「非暴力溝通」的四個原則中,最困難的是第一步⸺不帶評論的觀察⸺評論是頭腦強大的慣性,人的頭腦,總是在尋找和等待著可以給出意見和評論的機會,而且幾乎已經到了停不下來的程度。
從練習「不評論自己」開始,我們將有可能真正學會對其他人保持觀察:關於這部分,歡迎你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「停止對自己使用語言暴力」,文章裡提供了練習的方法。我們必須先活出個人內心的和平,才能期待人際關係的和平,才能期待一個和平的社會,和充滿和平的新世界。
★ 閱讀相關文章或書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