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過年,都是一種考驗
不知不覺,又到春節了。像這種傳統大日子,對很多人來說其實不太輕鬆。大多數人會回到原生家庭,和家人聚在一起;但也有不少人,光想到要回家,就開始緊繃——因為還沒放下的事,總會在這時候被翻出來。
除夕前兩天,我收到一位廣州個案的訊息。她說過完年想帶媽媽找我做個案,因為這幾天回到原生家庭,家裡每天都很多衝突發生。
這類訊息我其實每年都會收到幾則。有些語氣沒這麼激烈,但背後的感覺都差不多——一種面對不了的心情。對某些人來說,「原生家庭」四個字,本身就帶著傷。
你不是討厭家,而是還沒療癒的部分在喊痛
很多人回到老家後,情緒會突然退回小時候的狀態。原本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,但一進門、聽見熟悉的語氣,以前的委屈、壓抑、受傷感立刻浮上來。
那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,該怎麼辦?我想跟你分享一個概念:每個人其實有三次誕生。
第一次,是胚胎形成的那一刻。
第二次,是出生、來到這個世界。
第三次,是你真正成為自己的時候。
這第三次誕生,是我們怎麼從原生家庭裡,成長出真正的自己?它不是靠反抗,不是跟家人對著幹,不是要搞家庭革命和抗爭。
處理原生家庭的議題
從兩個觀念開始
1.他們已經用他們知道的方式愛你了
如果你從高我的角度去看,其實大部分的父母,是在他們能力範圍裡,盡力地愛孩子。只是因為他們的背景、觀念、時代不同,所以愛的方式也可能帶著傷。
你可能還是會受傷,但理解這一點,不是為了替他們找藉口,而是讓你不再被那段過去綁住。
2.原諒和和解,不是為了對方,是為了你自己
處理原生家庭的傷,不是要去指責父母,也不是要討個道理出來。是為了讓自己能從那份影響裡鬆開,找回心裡的平靜。
有些人一開始無法原諒,就先從療癒開始。沒關係,先走第一步就好。只要你願意開始,那個「放下」的力量就會慢慢出現。
你不需要強迫自己釋懷,但可以開始不一樣的選擇
我曾讀過作家畢淑敏在〈回家去問媽媽〉這篇文章裡寫了一段話:
「一定要趕快呀!生命給我們的允諾並不慷慨,兩代人命運的雲梯銜接處,時間只是窄窄的台階。」
這段話很觸動我。我以為還有很多時間,其實能跟父母好好說話的機會,沒那麼多。
不管你現在有沒有準備好原諒他們,先不要再讓那些傷,一直糾纏著你走進每一個新年。
真的受不了的時候,先帶自己出去走走
如果你今年還是得回家,但又覺得心裡壓力太大,那就先給自己一個喘息空間吧!當情緒快爆炸的時候,出去走一走,看看山、看看海——大自然真的很願意療癒人。
不需要逼自己馬上好起來,但你可以給自己一點空間,讓今年的過年和以往有一點點不一樣。
明年這時候,也許你已經不一樣了
希望明年春天,你已經開始走在療癒的路上。也許不是所有的痛都消失了,但你變得更平靜了。能用更平和的方式面對那個家,面對過去的自己。
這就是你送給自己的祝福,也是你真正開始自由的起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