冥想成效的關鍵:日常生活的改變
很多人以為冥想一定要看到神佛、天使或各種光才算成功。但其實,好的冥想不是看當下的神奇體驗,而是要看冥想後的生活有沒有變得更好。比如:
工作時注意力更集中
遇到麻煩事能更冷靜處理
不容易被小事激怒
做事更有效率卻不費力
這些才是真正有效的冥想帶來的改變。反過來說,就算冥想時感覺多麼美好,如果回到日常生活還是容易焦慮煩躁,那這樣的冥想其實沒什麼效果。
常見的冥想誤區
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人,都容易陷入一個迷思:覺得冥想一定要有超凡體驗才算數。但我們建議你不要太在意冥想當下的感受,反而要多觀察冥想後的生活變化。
另外要提醒的是,冥想時出現雜念、煩躁感,甚至昏沉想睡,這些都很正常。靜心本來就是釋放壓力的過程,這些反應都是身體在排解累積的壓力,不需要太在意。
阻礙靜心的四大因素
作為者心態:太刻意追求
聽到別人的神奇體驗就羨慕或懷疑自己,這種「一定要做到什麼」的心態反而會阻礙靜心。靜心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狀態,不是用力追求就能得到的。欲望:期待太多
帶著「想要看見光」、「想聽見神佛聲音」的期待去冥想,反而會讓靜心難以發生。這些體驗雖然可能出現,但不該是冥想的目標。匆匆忙忙:時間太趕
如果冥想時一直想著待會要出門、要開會,靜心當然不會來。建議可以早起半小時,給自己從容冥想的時間。野心勃勃:放不下工作
特別是企業家或工作狂,冥想時還想著待會要做的偉大計畫,這樣很難真正靜下來。試著暫時放下這些念頭,你會發現之後工作反而更順手。
靜心的真諦:傻傻地做就好
我的靜坐老師說過:「關於靜坐,只要傻傻地做。」意思是不要想太多,避開那些追求、期待和急躁的心態,靜心自然會發生。
這些年來,規律冥想確實帶給我很多能量和支持。如果你對冥想有任何疑問,隨時可以找我聊聊。記住,冥想不是比賽,不需要追求什麼特殊體驗,它能讓生活變好才是最重要的。
★ 閱讀相關文章或書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