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星期,我約了很久未見的好友⸺從前我在金融服務業工作時的一位老同事,在網美咖啡店碰面。
以前還在一起工作的時候,我們經常因為客戶投資失利,搞得自己情緒低迷,常常一起聊天和訴苦。那時候,我們總是重複著說,要轉換跑道、不想再看客戶賠錢。幾年後,我經由自我療癒,走進了身心靈領域,反觀她,則是一直在崗位上持續服務了二十五年。
這次見面,我們暢聊了三小時。我建議她,務必要做好自己身為理財專員的功課,但盡量不要過度捲入、承擔客戶們的課題。唯有先看清楚哪些責任確實屬於自己,才能得心應手,從容自如。每一位投資人,都有他需要自我成長的部分:像是心性穩定的鍛鍊、執行投資策略的紀律等,這些都沒有辦法仰賴旁人,只能靠他自己。
朋友聽完笑笑說,能想得通透,是一件大好事!確實,以前我還在當理專的時候,心緒也時常隨著客戶的賺賠而跌宕起伏。我總是覺得只要客戶虧損了,就是我的錯。這也讓我經常在工作的時候,內心隱約帶著一份愧疚感。
後來,我成為靈性工作者,開始探索人的行為模式和慣性,理解了那時的我,實在太需要那份愧疚感來餵養我的業務良心……十幾年前,若能早點認清內心戲,我極有可能不會下定決心轉換跑道。
一直以來,無論在生活或是工作領域,我們總會出於各種原因,把各式各樣的責任承擔下來。但仔細想想,這裡面很多都不是我們的責任。好比母親幫女兒完成寫不完的家庭作業,父親代替砍死人的兒子向人屈膝道歉,姐姐為弟弟償還千萬債務……你認為,這些責任真的屬於他們嗎?
或許你會說:這些都是因為愛呀!在聖火傳承一門經典的靈性課程⸺《浴光之路》基礎且深度的訓練中,曾經明確指出了「愛」與「憐憫」的不同:
我們看見有人受苦時,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捲進去,甚至會同情和可憐對方,想陪著對方一起受苦。而當我們憐憫一個人的時候,往往也容易去幫他承擔責任。如此一來,原本的好意反而剝奪了他的學習和力量。同時,也會讓我們的身心狀態超出負荷……
而真正的慈悲與愛,是信任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完成他的課題,放手讓他去經歷需要經歷的,讓他學會為自己負責。與其幫孩子完成作業、代替孩子去跟人道歉,倒不如督促孩子早點開始寫作業、及早教育孩子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。
我認識一對父母和他們的兒子。父母老是覺得兒子太過弱小,擔心他在職場被欺壓,於是一直扶育他到中年。現在他已經快要五十歲了,還不具備謀生的能力。但是現在父母年紀都很大了,他只能投靠妹妹過日子,變成妹妹的負擔。
所以,當你真心為一個人好,請一定要節制心中那份想要替人承擔責任的善意,不要讓同情心氾濫成災。同時,要去觀察、認識自己有哪些承擔模式?
我經常在個案的肩膀上,讀取到各式各樣的重擔和包袱;為他們移除這些能量後,他們都會立刻覺得輕鬆多了。然而,即便如此,假如他們沒有意願認識自己的承擔模式,他們很快地,就會再次為人承擔其他新的東西。
看見所愛的人身處困境,誠然令人感到痛苦,然而無論我們是基於何種原因,而扛起了別人的責任,其實不盡然對自己和他人有所裨益。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些,就會為生命帶來正向的變化。為了照料自己,並且不剝奪旁人的學習與成長,我們要捨棄憐憫同情,選擇愛與慈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