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暴力溝通的魅力
《非暴力溝通》由馬歇爾 • 盧森堡博士所創,同名書籍《非暴力溝通:愛的語言》在全球熱銷,更被聯合國譽為解決衝突的最佳實踐之一。這本書不僅教我們如何說話,更深入探討如何消除人心中的戾氣,讓人與人之間充滿善意。其核心在於四個步驟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請求。
① 觀察:陳述事實,而非評論
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說:「觀察而不評論,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。」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,就是學會陳述事實,而非表達評論或意見。例如,「你真大方」是評論,而「我看見你把錢給了需要幫助的人」則是事實。避免以偏概全或貼標籤,是建立和諧關係的基礎。
② 表達感受、需要和請求
在觀察的基礎上,接下來是表達感受、描述需要,並提出請求。例如,當你下班回家聽到伴侶抱怨家務未完成,與其反駁「我也很累」,不如說:「我聽見你的不滿,但我這兩天不太舒服,今晚你能幫忙洗衣服和倒垃圾嗎?」這樣既能避免衝突,又能有效解決問題。
③ 對表達動機的自我覺察
作者提到,人的大腦有兩套系統:「痛快系統」和「渴望系統」。痛快系統驅使我們做出衝動行為,例如與人爭吵;而渴望系統則提醒我們,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和諧關係。若能對自己的表達動機保持覺察,就能更容易實踐非暴力溝通,避免因一時衝動而後悔。
④ 從不評論自己開始
實踐非暴力溝通最難的部分,往往是不帶評論的觀察。評論是頭腦的慣性,我們總是不自覺地給出意見。要改變這一點,可以從「不評論自己」開始練習。只有當我們學會對自己保持善意,才能真正對他人做到觀察而不評論。內心的和平,是人際關係和平的基礎。
邁向和平的溝通之路
非暴力溝通不僅是一種溝通技巧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透過觀察、表達感受、描述需要和提出請求,我們能消除人際關係中的戾氣,創造更多善意與理解。從不評論自己開始,逐步練習,我們將能活出內心的和平,並期待一個充滿和諧的社會與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