逃避痛苦的記憶是本能
有些人和事,真的讓人不好受。那些回憶就像一根根刺,一碰就痛。所以,我們會選擇逃避或忽略,因為離它遠一點,可以暫時感到安全。
有一次,我幫小學同學聯絡一位多年沒消息的同學,邀她參加同學會。沒想到見了面後,我難受了好幾天。
她跟我說,當年有好幾位同學一起霸凌她,只有我沒有參與,還對她很友善。這也是她現在願意見我的原因。國中畢業後,她換了名字、換了身分證,搬到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,就是想跟過去的一切切斷。
但那份痛,並不會真的消失。
或許也是靈魂的約定
在身心靈的觀點裡,有一種說法是——
每個靈魂來到這世上,都有安排。有人會成為我們的貴人,有人會扮演那些讓我們痛苦的角色。那些看似在傷害我們的人,也可能是靈魂早早約定好,要來扮演幫助我們學會寬恕的對象。
這些說法,你可以相信,也可以不信。
痛苦是禮物嗎
畢竟誰會想收到這種「禮物」呢?每當社會上發生可怕的事件,我一樣會很憤怒,也會問:怎麼會有人這麼壞?如果是我,我也不想原諒。
所以,那次我沒有勸她出席同學會。我尊重她的選擇。當其他同學表示想向她道歉,她只淡淡地說:「傷害已經造成,不需要再聯絡了。」我沒有再打擾她,只是默默祝福:希望有一天,她能迎來屬於自己的破曉時刻,找到自由與平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