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之前,一位約莫四十幾歲的女性朋友向我提起,她之前找過另一位靈性工作者服務,結果感覺自己被批判了,而且是莫名其妙就中槍。
那位靈性工作者一會兒批評她看起來暗暗的、能量不好,一會兒又說她的樣子看起來像是一個青少年,暗示她不夠成熟、很難贏得人們的信任。幸而她在當下帶著勇氣直接反映,說出自己感覺受到了批判,而對方也立刻修正了態度。
這個案例,讓我想到了《非暴力溝通:愛的語言》這本書⸺「非暴力溝通」中最重要的前提,就是懂得「不評價其他人」。我們往往以為自己的語言非常平和、充滿愛;但事實並非如此,我們的話語有時其實充滿了暴力!而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,是學會不帶評論的觀察。
不要評論只要觀察
學習觀察並不是為了要讓我們完全客觀,不做任何評論,而是要避免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⸺我們總是把觀察和想法搞混了,看見別人正在生氣時,往往會評價「此人毫無情緒控制力」,這種傾向於以評論代替觀察的模式,會衍生不少人際和情緒問題。
像文章一開始的例子,如若這位靈性工作者跟我朋友說的是:「從螢幕上看起來,你那邊暗暗的,不知道是環境、光線的原因,還是你最近身體比較累?你對自己近期的狀態有什麼看法?」而不是直接做出「你能量不太好」的評論,就能避免掉大部分的衝突。
改變對待自己的方式
這些都是已知的道理,不難理解。然而為什麼,我們總是難以戒除評論他人的慣性,而面對他人對自己的批評,卻又如此敏感呢?這誠然是一個銅板的兩面。因為一直以來,那就是我們對待自己,再反過來對待別人的方式。我們用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其他人,但又害怕他們也如此對待我……
因此,我們可以這麼說:其實每一個人真正需要去面對的,始終不是別人的批評,而是自己內在的風景。在日常生活裡,從改變對待自己的方式開始做起,學習觀察但不評論自己,會改變其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。
學會區分評論和觀察
首先,我們來看看圖片上的幾組句子,釐清哪個是評價?哪個是觀察?
上面幾組說法,A全是帶有意見的評價,B是針對事實的觀察⸺你覺得,用哪一種方式跟自己說話的人,對自己比較有愛?如若你覺得B的陳述比A的評論更有愛,那麼我和你的觀點一致:愛的語言是玫瑰,評價性的暴力語言是一把槍!
這裡有個極簡卻有效的方法,你可以先畫出一張含有AB欄位的表格;A欄位的名稱是評論,B欄位是陳述:
① 在A欄位,寫出你對自己的批評
隨時觀察內心對自我有哪些評論的語言?找出你腦海中經常出現的聲音,把它們一一寫在A欄位。例如:「我每天都在瞎忙」、「我就是沒有投資的命」,或者「我亂打小孩,是個壞母親」……為了增添實踐過程的喜悅,你也可以試著把表格視覺做得美觀。
② 在B欄位裡,寫出具體事實的陳述
依據前面的例子,如果A欄寫的是「我就是沒有投資的命」,B欄可以根據事實寫入「我學習理財知識的速度比較慢一些」;A欄寫的如果是「我亂打小孩,是個壞母親」,B欄或許可填入「我一煩躁,就容易把氣出在孩子身上」,依此類推。總而言之,根據你自身的事實來填寫。
③ 貼在經常看得見的地方
把表格貼在你經常能看見的地方,書桌前、冰箱上?只要是確保你能經常看見的,就是適合之處;也可以複製兩三份,貼在不一樣的地方。每次看見它,就再次提醒自己:要以B欄位的自我陳述,取代A的自我批評⸺即便在生活裡常常忘記,那也沒有關係,多提醒一次,就多記得一次。
找回心中對自己的善意
當我們評論別人,對方不是急於辯解,就是對我們產生敵意;自我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,其實我們只需要思考一個問題:如何對待自己,會讓自我接收到善意?我相信,經常送自己玫瑰花的人,也常常有機會收到人們送來的禮物。
可惜我們只把槍聲送給自己,才讓生活和人際間佈滿槍林彈雨!這一週,先從語言層面改變對待自己的方式:找出三到五條你對自己最嚴厲的自我批評。今天就實踐,多遞玫瑰少使槍,竭力培養心中對自我的善意。
小時候玩遊戲,無論闖關成功,或是一個關卡重來十幾次,總是充滿興奮和激情。心靈改造也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,把小時候那股遊戲、過關斬將的熱情,灑在改造心靈的路上,每週透過改變語言實踐一個心靈計畫,就能探索心靈的未知之境,找到你需要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