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關於批評的故事
不久前,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朋友向我分享她的經歷。她曾找過一位靈性工作者服務,卻感覺自己被莫名批判。對方批評她「能量不好」、「像青少年一樣不成熟」,讓她感到受傷。幸運的是,她當場勇敢表達了自己的感受,對方也及時調整了態度。這個故事讓我想到《非暴力溝通:愛的語言》中的核心觀念:不評價他人。
①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:不帶評論的觀察
我們常以為自己的語言平和且充滿愛,但事實上,話語中可能隱藏著暴力。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,是學會「不帶評論的觀察」。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完全客觀,而是避免將觀察與評論混為一談。例如,看到別人生氣時,與其評論「這人毫無情緒控制力」,不如觀察「他現在看起來很生氣」。
② 改變對待自己的方式
為什麼我們難以戒除評論他人的慣性,卻對他人的批評如此敏感?這其實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。我們用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他人,卻又害怕他人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。因此,真正需要改變的,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。當我們學會觀察而不評論自己,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。
③ 學會區分評論與觀察
讓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練習,來區分評論與觀察:
-
評論:「我每天都在瞎忙。」
-
觀察:「我最近時間安排比較混亂,需要調整。」
-
評論:「我就是沒有投資的命。」
-
觀察:「我學習理財知識的速度比較慢。」
哪一種方式對自己更有愛?顯然,觀察比評論更能傳遞善意。愛的語言是玫瑰,而評論則像一把槍。
④ 實踐:用表格改變自我對話
以下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,幫助你從評論轉向觀察:
-
製作表格:畫一張表格,分為「評論」和「觀察」兩欄。
-
寫下評論:在「評論」欄寫下你對自己的批評,例如「我亂打小孩,是個壞母親」。
-
轉化為觀察:在「觀察」欄寫下具體事實,例如「我一煩躁,就容易把氣出在孩子身上」。
-
貼在顯眼處:將表格貼在書桌前或冰箱上,隨時提醒自己用觀察取代評論。
⑤ 找回對自己的善意
當我們評論他人時,對方往往會急於辯解或產生敵意;同樣地,當我們批評自己時,內在也會感到受傷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:如何對待自己,才能讓內在感受到善意?經常送自己「玫瑰」的人,也會更容易收到他人的禮物。
從語言開始改變心靈
這一週,讓我們從語言層面開始改變:找出三到五條你最嚴厲的自我批評,並將它們轉化為具體的觀察。多遞玫瑰,少使槍,培養心中對自己的善意。就像小時候玩遊戲一樣,心靈改造也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。每週透過改變語言實踐一個心靈計畫,你將探索心靈的未知之境,找到你需要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