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樣的女性容易面臨兩性課題?這個問題,很多人可能會直覺地想到美貌、學歷、社會地位等外在條件。但在我看來,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因素。真正影響一位女性是否會面臨兩性課題的,是她多想成為自己,以及她身邊的男性有多允許她做自己。
我的故事:從叛逆少女到自由追尋者
從青春期的叛逆開始,到現在,我始終是個熱愛自由的人。然而,這種對自由的追求,常常讓我與周圍的環境產生衝突。
幾年前,我旅居北京時,曾與一位東北大男子主義的男士交往。那段關係讓我深刻體會到,當一個女性想要堅持自我時,可能會面臨多大的壓力。
舉個例子,每當他的朋友來北京,如果我不願意讓他們住在家裡,他就會指責我「沒有人情味」,不符合當地的文化。類似的事情層出不窮,讓我一度以為北京是個規矩特別多的地方。他甚至會告訴我,酒桌文化是「絕對必要」的,而我的不配合,則被他視為「不聽話」,導致我們之間頻繁出現語言和情緒上的摩擦。
獨立女性的困境:當「做自己」成為一種挑戰
後來,我在網路雜誌上讀到一段話,內心狂按了一百個讚:「一個獨立女性,一定有自己的精神世界,有自己的三觀,並且能夠堅持。這需要和她走到一起的男性,能夠包容這種三觀。只有他的精神世界足夠廣闊,才能具有這種包容。」
這段話讓我深有共鳴。獨立女性往往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價值觀,但如果身邊的男性無法包容這種獨立性,兩性關係就會變得充滿張力。
我在北京時,認識了一位「香港小姐」的冠軍得主。她不僅外貌出眾,學歷、外語能力、工作能力都非常優秀,可以說是社會條件相當好的女性。然而,即便如此,她在職場和伴侶關係中,仍然經常受到陽性力量的強勢打壓。
很多人甚至警示她:「不要告訴別人你是選美冠軍,否則他們會先入為主,認為你的工作能力有問題。」這讓她感到非常挫敗,因為她必須時刻隱藏自己引以為傲的榮耀與美麗。
社會對女性的期待:隱形的框架
在北京生活的兩年裡,我逐漸了解到更多中國女性的處境。當女性被指責「錯誤」時,如果仔細檢視這些標準,不難發現,很多都是來自陽性主導的觀點。女性只要稍微想要活出自己,就有可能被定義為「錯誤」的行為。
如果不夠清醒,可能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,逐漸習慣這些框架。但幸好,我的生活出現了轉折。
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
後來,我認識了一群新朋友,和她們相處得非常自在。那一刻,我才明白,之前那些所謂的「文化條條框框」,其實只是前伴侶的個人觀點,而非不可打破的規則。
這讓我意識到,從小到大,我多次陷入類似的處境。因為我的叛逆和追求自由,總是被要求「順服」。很多人會告訴我:「你錯了,你應該跟別人一樣。」
給所有女性的話:你沒有錯,只是還沒找到你的群體
如果你也曾被指責「錯了」,我想告訴你:你沒有錯,你只是還沒有找到你的群體。
傾聽內心最強烈的聲音,它在說什麼?走自己的道路,去找到那些與你同類的人。去愛、去滋養、去呵護你內在與眾不同的地方,讓它閃閃發光。
真正的自由,來自於勇敢做自己,並找到那些願意支持你、包容你的人。
你值得被理解,也值得被愛。
★ 閱讀相關文章或書籍:
🔗 愛的學習:《真愛的旅程》